老人家吃不下飯營養補充怎麼做?這篇文章將分享長輩吃不下飯的7大原因,並教你5個方法重拾長輩食慾。我們也會聊聊老人家吃不下飯對健康的5種影響,並分享長輩需要的8種營養素,長輩們吃得健康、晚輩更安心!
一、老人家吃不下的原因?從情緒到牙口,7 個癥結點發現長輩吃不下的問題!

(一)假牙、牙齒不好、咬不動
老人家說吃飯不香、不想吃,很可能是因為牙齒不好,當牙齒咬不動硬的食物時,像肉、堅果這些有咬勁的東西變得難吃甚至不想吃。
有些老人家吃不下飯,可能是因為假牙戴著不舒服,有些人還會覺得假牙卡卡的、咬合不對勁,吃東西就變得很麻煩,影響胃口。
牙齒不好也讓能吃的食物的種類變少,只能吃一些軟爛的東西、更容易膩。
久而久之,營養也跟著不均衡,長輩覺得咬不動是小問題,但其實影響很大,還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。
(二)消化不良、脹氣
隨著年紀增長,腸胃的消化能力會變差,吃東西後容易覺得胃脹脹的、像是食物卡在胃裡沒消化完一樣,不舒服的感覺會讓他們對下一頓飯更沒食慾。
另外,老人家平常運動量少,加上吃的纖維不夠多,腸胃蠕動也會變慢,這就容易導致脹氣。
肚子鼓鼓的,像塞了個大氣球一樣,怎麼還會想吃東西呢?
有時候光是聞到飯菜味,就已經覺得不舒服了。
(三)用藥因素
老人家吃不下飯可能跟他們平常吃的藥有關,像化療藥物、腸胃藥這類影響大的藥物。
化療藥物很容易讓人覺得噁心,甚至有口乾、味覺改變的問題,吃什麼都覺得不對味,連最愛吃的東西都下不了口。
腸胃藥雖然是為了幫助消化,但有些會影響胃酸分泌,結果反而讓人覺得脹氣或食慾變差。
另外,有些降血壓藥、抗抑鬱藥也可能讓長輩感到口乾舌燥或胃部不適,對吃飯提不起興趣。
(四)情緒低落
老人家吃不下飯其實不僅是身體的問題,而是心情不好。
當長輩感到孤單、情緒低落或有憂鬱症狀時,他們往往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,吃飯也不例外。
(五)獨居沒有互動不想吃
子女長大搬出去,或是失去伴侶後,他們的生活變得單調,心裡空空的。他們會覺得「反正就自己一個人,隨便吃點東西就好」。
久而久之,正餐也隨便應付,導致胃口越來越差。
有時候,連買菜、煮飯都懶得動手,乾脆不吃,或是只吃一些泡麵、餅乾過日,身體營養自然跟不上身體所需。
再來,獨居的老人家缺乏互動,生活中也少了人情味。
一家人一起吃飯時,聊天、說笑,飯菜好像都變得特別香。
可對獨居的長輩來說,沒有人一起分享美食,那種「吃飯的儀式感」就不見了。
他們覺得吃飯沒什麼意思,逐漸對食物失去興趣。
(六)運動量低
老人家會說自己吃不下,跟運動量變少有很大的關係。
運動量減少,身體的能量消耗也跟著降低,自然就不會覺得餓。
當胃口變差,吃的食物量不足,營養攝取也會變少,進一步影響體力和健康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
運動不只幫助消耗能量,還能刺激消化系統運作,讓胃腸變得更有活力。
如果一天活動太少,腸胃蠕動會減慢,甚至出現便秘,也會讓人覺得腹脹或沒有食慾。
運動量少還可能影響心理狀態,長輩們會感到無聊或情緒低落,這些心理因素也會影響食慾。
(七)睡眠品質不佳
老人家晚上睡不好,白天就沒精神,吃飯的時候自然也提不起興趣。
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分泌,尤其是控制飢餓的荷爾蒙變少,讓人不容易感到餓。
再加上如果晚上淺眠、老是醒來,白天的疲憊感會讓他們更不想吃飯,覺得吃什麼都沒味道。
二、老人家吃不下飯營養補充怎麼做?靠這 5 招重拾長輩食慾!

(一)飯菜色香味俱全
有時候老人家吃不下飯,不是因為身體有問題,而是菜色沒有吸引力,色香味真的很重要!
桌上一盤青菜,如果全是暗綠色或煮得發黃,任誰看了都沒胃口。
可以試試加點紅蘿蔔絲、黃色玉米粒,讓菜看起來五顏六色,長輩看到心情都會變好,自然就願意吃。
香味更是關鍵!
像是煮湯時加點薑片,煮麵時滴幾滴香油,或是炒菜時用大蒜爆香,整個香味就飄滿家裡了。
長輩聞到香噴噴的味道,肚子餓的感覺一下子就上來了。
像紅燒排骨的醬香,或是一碗熱騰騰的雞湯,光是聞到就讓人忍不住夾一塊來吃。
再來是味道,像燉煮的時候可以用一點雞湯提升鮮味,或簡單用醬油和糖調個甜鹹口味。
再以咖哩舉例,稍微調濃一點,但不要太辣,長輩就會覺得既香又好吃。
如果能擺盤再用點心思,像是切幾片番茄或放一片檸檬裝飾,整道菜看起來精緻又誘人,長輩哪還有不吃的理由呢?
(二)飯菜好咬好吞
白米飯如果煮得太乾,嚼起來硬硬的,長輩可能只吃兩口就放下筷子了。
不如試著煮成稍微軟一點的飯,或是做成粥、燴飯,米粒有點濕潤,滑下去更順口。
菜的部分,青菜梗太硬,可以改用燉煮的方式,像菠菜、白菜煮到軟爛一點,不需要太費力咬就能吃。
雞腿或排骨,可以事先切小塊,讓長輩不用費力撕咬,也更容易吞。
蒸魚的話,骨頭先挑乾淨,魚肉壓成小塊,這樣吃起來安全又方便。
如果是煮湯,裡面的肉和蔬菜也記得切細一些,讓長輩用一勺湯匙就能入口,吃得安心又開心。
(三)少量多餐
有些長輩吃不下飯,可能是因為胃口變小了,看到一整盤菜反而覺得壓力很大。
這時候,少量多餐是一個好方法。早餐可以分成兩次。
像是一早吃半個饅頭搭配一碗豆漿,過兩小時再吃點水果或優格。
午餐也可以不用一口氣吃完,飯後加個點心或溫熱的甜湯,讓胃有足夠的時間消化,不會覺得負擔太重,又能攝取足夠的營養。
少量多餐的好處是可以讓長輩多一些選擇,也不會對吃飯感到厭倦。
像是地瓜、紅豆湯、香蕉蛋糕這些小點心,不但容易吞咽,還能補充能量。
如果老人家愛吃鹹的,可以準備小份的清粥小菜,搭配幾片小魚乾或溫熱的雞湯。
每天分 4 到 5 次進食,讓長輩的胃慢慢消化,同時又能補足一天所需的熱量和營養。
(四)多陪伴、鼓勵進食
缺少陪伴,吃飯對長輩來說會是一件孤單的事。
不妨多陪他們一起吃飯、聊聊天。問問他們最近想吃什麼,或是聊聊家裡發生的事,讓他們開心起來。
一起吃飯的時候,可以幫忙夾菜或提醒慢慢吃,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值得被關心的,胃口自然也會變好。
有些人催長輩吃飯,會用「快點吃,別浪費」等催促語氣,但這樣反而容易讓長輩壓力更大,吃得更少。
試試看鼓勵的方式,像是「今天的菜好香,要不要多吃一點」,或是「多吃幾口,身體會更有力氣的」。
別忘了,耐心很重要,慢慢陪他們吃完,就算只吃了一半,也是一個好的開始!
(五)別坐一整天,鼓勵長輩動起來
長時間不活動,消化系統也會變慢,肚子感覺不餓,自然就沒胃口。
建議長輩們每天至少起來動個 10 到 15 分鐘,不一定要做很劇烈的運動,像是站著拉拉筋,身體動起來,胃口也會跟著好起來。
也可以試著幫長輩安排一些簡單的活動,像是陪他們到市場買菜,或是讓他們幫忙整理家裡的某個區域。
這些活動能讓身體動起來,也能讓他們覺得自己還有事情可以做,心情變好後,胃口自然跟著回來。
如果家裡有院子,可以讓長輩種種花、整理小菜園,或做點手工藝品,這些小事情看似平凡,但對長輩來說是讓生活變有趣的好方法。
還可以鼓勵他們和鄰居朋友一起活動,像是去公園散步或跳健康操,讓他們從中找到成就感、歸屬感和快樂,這樣吃飯也會更有動力。
(延伸閱讀:老人活動推薦!10種適合樂齡長輩的休閒一次看,銀髮越活越年輕!)
三、老人家吃不下飯會有什麼後果?這 5 個健康問題正在發生!
(一)缺乏纖維,容易便秘、腸胃不適!
長輩吃不下飯,常常會導致纖維攝取不足,這可是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纖維是幫助腸胃蠕動的幫手,缺少纖維、腸子動得慢,排便就變得困難。
長時間下來,便秘會讓長輩感到不舒服,還可能引發食慾更差的惡性循環。
另外,纖維吃得少,腸道環境會變差,吸收營養的效率也跟著下降。
長輩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感覺疲倦、沒力氣,甚至免疫力也會降低,生病的機率變高。
(二)缺乏蛋白質,肌肉流失、免疫力下降!
長輩吃不下飯,蛋白質攝取不足,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肌肉會變少,力量也會跟著下降,也就是「肌少症」,簡單說就是肌肉量減少。
肌少症會讓長輩覺得走路沒力、容易跌倒,甚至連平常簡單的動作,像是站起來或拿東西都變得很困難。
蛋白質不只是幫助肌肉生長,還是身體修復和對抗病菌的重要材料。
長輩如果蛋白質吃不夠,免疫系統就會變弱,容易感冒、感染,傷口也會癒合得慢。
長時間下來,身體變得更虛弱,抵抗疾病的能力都大打折扣。
(三)缺乏維生素 B 群,注意力不集中、腦力退化!
缺乏維生素 B 群,長輩會容易覺得沒精神、疲勞,甚至連走路或聊天都覺得累。
有些長輩還會感到頭暈或注意力不集中,其實和缺乏維生素 B1、B2 或 B6 有關,因為這些維生素是維持神經健康的重要推手。
如果長輩沒有進食蛋、肉類等食物,則會導致維生素 B12 攝取不足。
缺乏維生素 B12 會影響腦神經功能,讓記憶力變差,還會造成一系列神經學症狀,影響日常生活。
最嚴重還可能導致「惡性貧血」,這是一種因紅血球變少而造成的問題,會讓人覺得疲倦、呼吸困難、皮膚蒼白。
(四)缺乏鈣、維生素 D,骨質疏鬆、肌力下降!
老人家如果吃不下飯,就很可能缺鈣,骨頭就會慢慢變得不夠硬、不夠強,摔倒時更容易骨折。
特別是髖關節、脊椎這些地方,一旦骨折恢復起來很慢,還會影響日常生活,像是走路或做簡單動作都會變得很困難。
光吃鈣還不夠,身體需要維生素 D 來幫助吸收。
老人家若長期缺乏維生素 D,不只是鈣吸收差,還會造成肌肉力量不足,讓人走路變慢,甚至更容易跌倒。
(五)缺乏礦物質,干擾身體多種功能運作!
礦物質像是鐵、鎂、鉀,對人體來說,就像機器的潤滑油,幫助身體的各個部分正常運作。
缺鐵會讓人容易疲倦、頭暈,甚至貧血;缺鎂可能影響肌肉和神經的功能,讓人容易抽筋;缺鉀會讓血壓不穩,甚至出現心律不整。
短時間內礦物質不足,可能只覺得沒力氣、心情差。
但如果長期缺少,像是鈉、鉀不平衡,還可能導致水腫、血壓問題,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老人家吃不下飯有哪些影響? | |
纖維 | 容易便秘、腸胃不適;長期下來影響腸道健康,營養吸收效率降低,導致疲倦、免疫力下降。 |
蛋白質 | 肌肉流失(肌少症)、免疫力下降;容易感冒、感染,傷口癒合慢,身體虛弱,抵抗疾病能力減弱。 |
維生素 B 群 | 注意力不集中、疲勞、腦力退化;可能導致惡性貧血,影響紅血球生成,造成疲倦、呼吸困難、皮膚蒼白。 |
鈣、維生素 D | 缺鈣骨質疏鬆、肌力下降;骨頭變脆弱,容易骨折,復原慢,日常生活受影響 缺維生素 D 會讓鈣吸收差、肌肉力量不足。 |
礦物質 | 干擾身體多種功能;缺鐵導致疲倦、頭暈、貧血;缺鎂引發抽筋;缺鉀影響血壓和心律不整;長期不足增加心血管風險。 |
四、老人吃不下會缺乏什麼?這 8 種營養素關乎長輩健康!
(一)老人補充蛋白質
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流失速度會逐漸加快。
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,容易導致肌少症,讓身體變得無力,甚至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。
蛋白質不只是幫助維持肌肉,還能修復身體組織,幫助免疫系統正常運作,對恢復健康也很重要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蛋白質?
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說明,蛋白質的食物來源有蛋、奶、肉類、魚類、家禽、豆類、核果、五穀根莖類。
老人家可以選擇容易入口的食物,像是嫩豆腐、蒸蛋或魚肉,這些都不需要太費力咀嚼。
如果牙口還不錯,也可以吃雞胸肉、牛肉或豬里肌這些瘦肉。
另外,豆類如毛豆、黃豆或豆腐類製品也是很好的植物蛋白來源。
(二)老人補充維生素 B 群
維生素 B 群負責維持能量代謝、神經健康和紅血球生成。
如果缺乏,可能會感覺疲倦、頭暈,甚至影響腦部功能,出現記憶力下降或專注力變差的情況。特別是維生素 B12,不僅預防貧血,還能提升精神狀態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維生素 B 群?
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到,維生素 B 群能透過全穀雜糧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乳品類、豆魚蛋肉類和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攝取。
老人家可以多吃一些瘦肉、蛋類和深綠色蔬菜,像是菠菜和花椰菜。
另外,魚類像是鮭魚和鯖魚,不僅富含維生素 B 群,還有其他對健康有益的脂肪酸。
(三)老人補充益生菌
老人家常常因為腸胃蠕動變慢而感到脹氣、消化不良,這時益生菌就派上用場了。
益生菌是腸道的「好細菌」,能幫助消化、維持腸道健康,讓便便更順暢。
不管是吃乳酸菌飲品,還是益生菌粉劑,都能幫助腸胃恢復正常運作,減少因腸胃問題帶來的不適感。
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,當腸道健康,免疫力自然會跟著提升。
老人家免疫力弱,很容易被感染或生病,補充益生菌可以幫助增強抵抗力,降低腸胃感染或發炎的風險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益生菌?
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吃含益生菌的食物,像是優格、優酪乳和發酵豆類,這些都富含有益的乳酸菌或雙歧桿菌,能幫助腸道恢復平衡。
如果老人家喜歡喝湯,也可以試試日本味噌湯,裡面的發酵成分同樣有益腸道健康。
(四)老人補充鈣
鈣是幫助骨頭變硬、變強的重要營養。
衛生福利部說明,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 20 至 30 歲前會達到最高峰,之後會逐漸減少。
若骨量流失過多,就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,呈現疏鬆的現象,就是所謂的「骨質疏鬆」。
老人家的骨頭會變得比較脆弱,容易骨折。
補充足夠的鈣,能讓骨頭更結實,走路也更有力,不怕一跌就受傷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鈣
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日常飲食中補鈣,衛生福利部分享起司、小魚乾、地瓜葉、莧菜等深綠色蔬菜,都是高鈣的好選擇。
如果長輩患有乳糖不耐症,可以選擇豆漿、傳統豆腐或黑芝麻來代替。
(五)老人補充維生素 D
維生素 D 是鈣的好幫手,能促進鈣吸收到骨骼裡,讓骨頭更強壯,降低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維生素 D
老人家可以多曬太陽,早晨的太陽光不會太刺眼,又能有效促進身體合成維生素 D。
衛服部台中醫院分享,食物中多吃香菇、蛋黃、牛奶、優格、穀類,鮭魚,鮪魚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 D。
(六)老人補充鎂
鎂幫助肌肉和神經正常運作,還能維持心臟的穩定節律。如果鎂不足,可能會出現肌肉抽筋、疲勞,甚至心跳不規律的情況,對健康影響很大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鎂
衛服部桃園醫院分享,深綠色蔬菜如菠菜、芥菜;堅果種子類中南瓜子、杏仁、腰果、芝麻等;全穀類如糙米、燕麥、藜麥、小麥胚芽等,魚類、酪梨、香蕉、豆類也都是富含鎂的食物。
(七)老人補充鐵
鐵是幫助身體製造紅血球的重要成分,負責把氧氣送到身體每個地方。
如果老人家缺鐵,可能會覺得疲倦、頭暈,甚至呼吸短促。長期缺鐵還會導致貧血,讓人看起來臉色蒼白,精神不好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鐵
衛生福利部分享,可以攝取內臟、紅肉類、瘦肉、蛋黃及深綠色蔬菜等含鐵豐富的食物。
動物性鐵比較容易被吸收,像是豬肝、牛肉、雞肉或是魚類。如果老人家喜歡吃蔬菜,可以選菠菜、黑木耳或紅鳳菜,這些植物性食物的鐵含量也不錯。
搭配維生素 C 豐富的水果,像是柳丁或草莓,能讓鐵吸收更有效率。
(八)老人補充 Omega-3 脂肪酸
老人家補充 Omega-3 脂肪酸可以幫助保護心血管健康,還能降低發炎的風險。
Omega-3 脂肪酸對腦部也很好,可以幫助維持記憶力和注意力,減少年紀增長帶來的認知退化。
缺乏 Omega-3 的老人家心血管容易不舒服,甚至增加中風的風險。
⭐老人如何補充 Omega-3 脂肪酸
衛生福利部說明,不是只有鮭魚才有 Omega-3 脂肪酸,而是所有魚類,包括鮪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虱目魚等,深海魚類其實都是富含 Omega-3 脂肪酸的魚種。
如果老人家喜歡吃素,沒辦法吃魚,可以靠亞麻籽油、印加果油(星星果)、黃豆及核桃都是良好的植物性 Omega-3 脂肪酸來源。
老人吃不下會缺乏什麼?如何補充? | ||
營養素 | 作用及缺乏影響 | 補充方法 |
蛋白質 | 維持肌肉、修復組織,缺乏會導致肌少症、無力、增加跌倒骨折風險。 | 嫩豆腐、蒸蛋、魚肉、雞胸肉、瘦肉、豆類如毛豆、黃豆等。 |
維生素 B 群 | 能量代謝、神經健康、紅血球生成,缺乏導致疲倦、頭暈、腦部功能減退。 | 瘦肉、蛋類、菠菜、花椰菜、鮭魚、鯖魚等深綠蔬菜及魚類。 |
益生菌 | 幫助消化、提升免疫力,缺乏會導致腸胃不適、免疫力下降。 | 優格、優酪乳、發酵豆類、味噌湯等富含乳酸菌的食物。 |
鈣 | 幫助骨骼健康,缺乏會引發骨質疏鬆、骨頭脆弱。 | 起司、小魚乾、地瓜葉、莧菜等高鈣食物,或選豆漿、黑芝麻。 |
維生素 D | 促進鈣吸收,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、肌肉無力。 | 早晨多曬太陽,食用香菇、蛋黃、牛奶、鮭魚等。 |
鎂 | 協助神經和肌肉運作,缺乏則會引發抽筋、疲勞、心律不整。 | 菠菜、芥菜、南瓜子、糙米、藜麥、魚類、香蕉等。 |
鐵 | 紅血球生成,缺乏會導致貧血、疲倦、頭暈、精神不濟。 | 豬肝、牛肉、紅肉、雞肉、深綠蔬菜如菠菜,搭配維生素 C 水果。 |
Omega-3 脂肪酸 | 保護心血管健康、減少發炎,缺乏則會增加中風和心血管疾病風險。 | 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亞麻籽油、黃豆、核桃等深海魚及植物油。 |
延伸閱讀:
老人飲食指南:4原則+5大菜單設計技巧,輕鬆搞定銀髮族飲食!
2025養生村10大推薦|北中南養生村費用、設施、服務大公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