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長大離家,父母正式進入空巢期。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空巢期是什麼,並說明6個常見症狀,正視這段人生轉折。我們也會聊聊孩子與父母在空巢期的4個情感階段,並提供10個告別孤單的方法,找回生活的熱情與樂趣!
一、父母的空巢期是什麼? 6 種症狀逐一拆解,正視這段人生轉折!
(一)空巢期定義
空巢期是一個形容家庭新階段的詞,指孩子長大後離開家,開始獨立生活,而父母則留在家中,開始一種新的生活模式,又稱為「後父母時期」(postparental period)。
空巢期的感覺,就像「小鳥」長大後飛出巢穴,巢中只剩下原本的「大鳥」獨自生活。
現代社會中,孩子因為求學、工作或結婚離家而進入這個階段,讓許多父母感受到與以往生活截然不同的空虛感。
(二)空巢期症狀
- 情緒低落
孩子離家後,生活突然安靜下來,很多人會感到失落或心情低落,像是失去了生活的重心。
這種情緒容易讓人感到茫然,甚至可能發展成輕微的憂鬱情緒。
- 孤獨感加重
家裡變得冷清,特別是當伴侶不在身邊或社交活動不多時,孤單的感覺會更加強烈。
有些人甚至會覺得自己被遺棄,這樣的孤獨感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。
- 一系列身體症狀
空巢期的壓力和情緒波動可能引發多種身體症狀,像是頭痛、胸悶、肌肉無力,甚至免疫力下降。
此外,長期壓力可能讓人感覺體力不支,日常活動變得更加吃力。
- 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
壓力可能直接影響食慾,有些人在空巢期會感到食慾下降,甚至吃東西也覺得胃脹或消化不良。
(延伸閱讀:老人家吃不下飯營養補充怎麼做?7原因+5絕招讓長輩胃口大開!)
- 喪失生活熱情
曾經熱愛的活動可能變得無趣,或提不起勁去嘗試新事物,難以享受生活,進一步加重空虛感。
- 過度擔心孩子
雖然孩子已經長大,仍會不自覺地過度擔憂,像是工作是否順利、生活是否安穩,甚至經常想聯繫孩子確認他們的狀況,讓自己無法放鬆。

二、從離巢期到空巢的情感轉變:孩子與父母的 4 個重要轉捩點
(一)孩子準備離家的「過渡期」
當孩子開始進入高中或大學階段,生活中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獨立行為。
這時候,他們可能更少與家人交流,會更常與朋友或伴侶相處,對父母來說是一種「不再是生活中心」的開始。
這個階段,父母常常會覺得與孩子疏遠,但其實這是他們為了準備獨立而必經的過程。
(二)孩子正式離巢的「適應期」
孩子離家求學或工作,家裡的氛圍會明顯安靜下來。
父母可能會感受到突如其來的空虛感,開始懷念過去與孩子共度的時光。
這個階段,父母會藉由忙碌工作來轉移注意力,但內心依然需要時間調適,接受家裡成員的減少。
(三)孩子穩定生活的「體認期」
當孩子在外逐漸適應並穩定下來,父母也會慢慢發現他們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活。
例如,孩子會和父母分享工作上的進步、感情的點滴,甚至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。
這時候,父母可能會感到些許驕傲,但也需學會放手,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空間。
(四)空巢期的重心轉移「與自己相處」
孩子已經完全獨立,家裡就剩父母自己了。
這個階段,父母會逐漸接受孩子的成長與自己的新角色,從「照顧孩子」轉向「與自己相處」。
這是一個機會讓父母重新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夢想,甚至是重新投入曾經放下的愛好或目標。
雖然偶爾會覺得寂寞,想念孩子的陪伴,但更多時候,父母會學會享受新的生活方式和節奏。
三、空巢期如何度過?父母能做這 10 件事!子女又該如何陪伴?
(一)父母如何看待空巢期?
- 接受空巢期是正常人生階段
當孩子離家開始他們的生活,空巢期的到來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。
父母可以把這段時間看作是另一個人生階段的開端,而不是結束。
接受孩子長大、獨立是他們必經的成長過程,也是一種成功的象徵。
試著正面看待這個改變,別對自己的角色產生過多懷疑,這是適應空巢期的第一步。
- 重新找回自己的興趣
過去可能忙於照顧家庭,現在是重新探索自己喜歡做什麼的時候。
無論是學新技能、參加興趣班、養成運動習慣,甚至只是安靜地讀書或做園藝,這些都能讓你生活變得很充實。
可以挑戰一些以前沒嘗試過的活動,像是旅行、學畫畫,或參與志工服務,讓生活更多元有趣。
- 重視夫妻或朋友的關係
孩子離家後,父母的重心可以回到自己和另一半的感情上。
你們一起規劃旅行、重新約會,甚至只是每天聊聊生活,都能讓彼此更親密。
如果是單身父母,也可以多和朋友或同事互動,參加社群活動,讓自己不被孤單的情緒淹沒。
- 定期運動、維持身體健康
身體健康是面對空巢期的重要基礎。無論是散步、瑜伽還是其他運動,找到自己喜歡且能堅持的方式,保持身體活力。
另外,定期健康檢查,注意飲食均衡,也能讓你的生活更有品質,面對未來有更多精力。
空巢期不只是孩子離家的階段,也是父母重新發現自己、享受生活的好時機。
這段時間可以成為一個重新出發的契機,只要心態調整得宜。
你會發現,世界不會因此而崩塌,生活依然可以多采多姿。
(二)空巢期父母可以做什麼?
- 學一門新技能
空巢期是自我探索的好時機,不妨學習一門新技能,像是料理課、陶藝班、攝影技術,或是學習樂器。不僅增加成就感,還能讓日子變得有趣。
想想看,如果你學會烘焙,不僅自己可以吃,還能與家人朋友一起享用、增進感情。
- 開始運動或加入健身課
規律的運動能幫助維持健康,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,同時改善心情。
你可以選擇早晨散步、慢跑、跳舞課,或參加健身房的團體課程,像重訓、瑜伽、皮拉提斯等。
運動是結交新朋友的好方法,讓你與人有更多互動,生活更充實。
- 投入志工服務
參與志工服務能讓自己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價值,像是到社區中心協助活動、陪伴老人、參與公益組織等。
投入志工服務能讓你回饋社會、拓展視野,認識來自不同背景的人,讓生活更有意義。
- 規劃旅行
旅行是放鬆心情的好方式,無論是國內深度旅遊、還是國外的異國文化,都能幫助你開闊眼界。
你可以選擇獨自旅行,體驗一個人的自由,也可以邀請朋友或伴侶同行,增進彼此感情。
規劃旅行時,別忘了安排自己特別喜歡的活動,像是大啖美食或是走走健行步道。
- 加入興趣社團
你可以參加登山團、讀書會、書法班或園藝社等興趣社團,接觸到和自己有相同興趣的人,拓展人際關係。
每週都有一個期待的聚會或活動,能讓你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。
- 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或社群媒體
如果你喜歡分享生活點滴,不妨開始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或社群帳號。
寫下旅遊心得、料理秘訣或人生故事,甚至可以拍攝影片和照片,和更多人互動交流。不僅能記錄自己的生活,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- 重拾舊愛好
回想一下,你年輕時有沒有特別熱愛的事,卻因生活忙碌而放棄了?
現在是重新拾起的好機會,無論是繪畫、針織、寫作還是唱歌,這些愛好將讓你再次體驗當初的熱情與快樂。
- 體驗短期課程或進修
很多社區大學或線上平台都有短期課程,像是語言學習、攝影、電腦技巧等。
你可以選擇感興趣的領域進修,不僅能學到新知識,還能讓腦力保持靈活,避免因閒置而感到無聊。
- 打理家居或學習 DIY
利用空巢期的時間整理家裡,改造花園、書房,或動手 DIY 一些小家具,讓你的家更舒適,還會有完成作品的成就感。
例如,學習種植花草,讓家裡多一點自然氣息,或者親手製作裝飾品,為家居增添溫馨感。
- 與孩子維持聯繫
雖然孩子離家了,但仍可以用文字、通話或視訊聯繫,當然也可以安排每個月的家庭聚餐,互相分享生活近況,增進彼此感情。
孩子的成長並不代表關係的疏遠,反而可以藉由這樣的互動,讓家庭更親密。
(延伸閱讀:老人活動推薦!10種適合樂齡長輩的休閒一次看,銀髮越活越年輕!)

(三)空巢期子女可以做什麼?這 3 件事情溫暖彼此心房!
- 主動觀察與溝通需求
留意父母的興趣與日常需要,主動協助安排活動或解決他們的小困擾。
幫父母報名社區大學、歌唱班或其他課程,讓他們生活有新的重心,也能結識新朋友。
此外,幫忙處理像手機詐騙簡訊的設定、為父母篩選正確的健康資訊來源。
- 關心父母的身心健康
空巢期有時會伴隨身心變化,子女可以留心父母的作息和健康狀況。
如果發現父母情緒低落或身體不適,應該鼓勵他們尋求專業協助,像是諮詢醫師或參加身體健康檢查。
同時也可以引導他們養成運動習慣、發展新興趣,幫助他們找到生活的新目標,減輕壓力並提升生活品質。
- 固定聯繫、分享生活點滴
父母在空巢期可能會感到孤單,子女可以透過定期的聯繫來讓他們覺得被關愛。
即使生活忙碌,也可以利用科技,每週安排固定時間視訊或通話,聊聊生活中發生的有趣小事,像最近的天氣、美食、寵物、娛樂話題等。
如果時間允許,規劃見面活動更好,像是選一家新餐廳或規劃家庭聚會,讓每一次相聚都充滿期待與溫暖。
四、空巢期別自己扛!搬來俊傑館,和同齡朋友一起找回生活重心!
你是否覺得空巢期讓生活變得單調、孤單?
不妨考慮搬進俊傑館,我們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同齡住戶,大家一起分享生活、彼此扶持,讓每一天都充滿溫暖與活力。
在俊傑館,可以享受 SPA 湯屋的身心放鬆、在空中庭院與朋友喝杯下午茶,還是參加豐富的 手作與運動課程,讓每一天從此變得多采多姿。
俊傑館以你的健康為中心,提供專屬高壓氧艙、營養師設計的養生餐食,以及 24 小時的護理師與櫃台服務,全方位守護你的身心靈健康。
我們的交誼餐廳更是你結交朋友、聊聊心事的好地方。
住過的長輩們都說,來到這裡彷彿找回家的感覺,還多了許多新的朋友。
不要讓空巢期變成孤單期,現在就來俊傑館試住看看,讓我們一起探索第二人生,重新感受有愛與陪伴的生活吧!
延伸閱讀:
2025養生村10大推薦|北中南養生村費用、設施、服務大公開